百思通古诗词网
首页 > 知识 > 什么是乐府

什么是乐府

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。由于专事搜集、整理民歌俗曲,因此后人就用“乐府”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。乐府最初始于秦代,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。公元前112年,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,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、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、进行演唱及演奏等。 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,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。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,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流行乐曲的声调有关。两汉乐府诗最初是配乐演唱的,它之所以在诗体形式上不同于《诗经》的四言句,既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,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。 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来源是多方面的,除了中土各地的乐曲外,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歌曲,鼓吹曲辞收录的铙歌18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乐演唱的。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,来自北方少数民族。它的曲调和中土音乐有很大差异,因此,配合鼓吹曲演唱的歌诗也就和中土常见的体式明显不同。现存铙歌18首各篇均是杂言,和其他乐府诗迥然有别,是诗歌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。 对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乐曲除楚声和北狄西域乐外,还有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。仅以西汉而言,惠帝时戚夫人所唱的《舂歌》,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。李延年为武帝演唱的“北方有佳人”四句歌诗,有三句是五言,第三句去掉调节语气的“宁不知”三字,也变成五言句。成帝时长安流传的《尹赏歌》、《邪径败良田》歌谣,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。西汉乐府广泛搜集各种歌谣,其中必有相当比重的五言诗。这些五言歌谣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四言诗,引起文人浓厚的兴趣,并且亲自模仿拟作,因此,东汉开始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。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,再到文人五言诗,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。 在六朝,更明确地把“乐府”和“古诗”相对并举,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。宋、元以后,“乐府”又被借作词、曲的一种雅称。新乐府是唐朝诗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古诗词知识 沃尔斯特戴高乐...
1944年盟军实现诺曼底登陆后,由马克·克拉克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五集团军驻扎在意大利。在此期间,戴高乐来到意大利与克拉克会晤。克拉克将军的副官阿·沃尔特斯担...
古诗词知识 武则天奢侈浪费成性
武则天的奢侈浪费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。《武则天》书里却根据高宗说过的“天后我之匹敌,常着七破间裙,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,务遵节俭也”几句话(《旧唐书》卷五《高...
古诗词知识 此情可待成追忆...
《锦瑟》,是李商隐的代表作,堪称最享盛名。诗题“锦瑟”,但并非咏物,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,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。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...
古诗词知识 欧阳修改革文风
范仲淹被排挤离开朝廷以后,他的同事富弼,因为支持新政,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,丢了官职;韩琦替范仲淹、富弼辩护,也受到牵连。当时,有些人虽然同情范仲淹,但是...

强力推荐